捊

拼音póupōu
注音ㄆㄡˊㄆㄡㄈㄨ
五笔rebg 仓颉qbnd 郑码dpya 四角52047
笔画10画 部首 部外7画 笔顺1213443521
康熙笔画11画 部首 部外7画
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统一码基本区U+634A

民俗参考

五行属性

五行属性:水

字义解释

起名解释:聚集。形容有凝聚力,组织能力之人。

起名参考

  • 推荐度75%
  • 文化印象85%
  • 字性3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基本解释

póu ㄆㄡˊ


  1. 引取;聚集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捊,引取也。”《李陵變文》:“何得蚊蚋拒於長風,螻蟻捊於大樹。”

pōu ㄆㄡ


  1. 以手捧物。《集韻•矦韻》:“捊,掬也。”

ㄈㄨ


  1. 击。《集韻•虞韻》:“捊,擊也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說文解字》


引取也。从手孚聲。抱,捊或从包。步侯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今作薄報切。又,以爲褱袌字,非是。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
(捊)引埾也。埾,各本作取,今正。詩釋文作埾,今本譌爲取土二字,非也。埾義同聚。引埾者,引使聚也。玉篇正作引聚也。大雅:捄之陑陑。傳曰:捄,虆也。陑陑,眔也。箋云:捄,捊也。度,𢪩也。築牆者捊聚壤土,盛之以虆,而投諸版中,此引聚之正義,箋與傳互相足。賓筵之仇,鄭讀爲𣂏。此捄,鄭釋爲捊。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。常棣:原隰裒矣。傳云:裒,聚也。此重聚不重引,故不言引但言聚也。裒者,捊之俗。易:君子以裒多益寡。鄭、荀、董、蜀才作捊,云取也。此重引,故但言取也。从手孚聲。步侯切。三部。詩曰:原隰捊矣。六字小徐本有,玉篇引亦有。


(抱)捊或从包。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。後人用抱爲褱袌字,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。

五行属性


五行吉字


男孩常用


女孩常用

生肖属性